那一次,我们没有贴公告

作者: 黄志佳    发布时间:2025-10-13  访问次数:71

难得的周末,我正在实现自己的理想——酣睡。

“叮叮......叮叮”,7点多,几声清脆的微信铃声叫醒了我,我极不情愿地睁开朦胧睡眼,懒洋洋地拿起手机。

小王的微信!

我顿时睡意全无。小王是一件信用卡纠纷案的被告,双方好不容易达成调解协议,我以为她又变卦了。看到消息才发现虚惊一场,原来是她还完了钱款,特地来告诉我!

前不久,我们小组收到上海某银行诉小王信用卡纠纷一案,某银行诉称,小王的信用卡已透支7009.59元,请求判令其偿还本金、利息、逾期还款违约金等共计15283.23元。

法官助理小崔通知小王应诉,打她电话关机,打她留的联系人电话,无人接听,问她户籍所在地村组干部,干部说她出嫁了.....多番找人无果,我和小崔、司机小郑驱车找到了小王乡下的娘家,她年近七旬的父母热情地接待我们但对于小王的去向,却“一问三不知”。

我们轻声向老人解释法律规定,“拒不到庭缺席判决,败诉后拒不执行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全国都查得到......”

末了,我们留下电话号码,离开小王娘家。

“贴公告吧!”在小王娘家院坝里,我提醒小崔贴公告完成送达。

“先不贴吧!看她爸妈联不联系得上,实在不行再来贴呗。”小崔建议。

“你们还要贴公告?那不是别人都知道了?”小王的母亲突然出现在我们身后,听得出她很着急。

我们的谈话被她听到了。

“老年人,您别急!不贴,今天不贴,如果您能帮忙找到人,以后也不贴”我安抚着小王的母亲。

返程时大家在车上议论着这趟送达得失,小崔说肯定没有白跑。她们这么在乎名声,我估摸着多半不需要贴公告了。

“叮铃铃,叮铃铃......”不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

“肯定是小王!”,我们三人异口同声。

电话那头的声音略带委屈:“黄法官,你们今天在我娘家……太凶了”。我握着电话,耐心解释,“不是凶,是严肃,法律不是儿戏,今天没有贴公告,就是希望给事情留个缓和的余地”。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几分钟后,我的微信上多了一个好友申请。

车往前开,我和小王聊天。

2017年初,刚出大学校门的小王,和其他许多同龄的有志青年一样,励志闯荡出一番天地。为了创业,她向上海某银行申请信用卡。但小王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开始,信用卡透支后便不能按时偿还,她不仅创业遇到了困难,而且身体出了毛病,经历过几次手术,结婚生子后,孩子身体也不好,看着与日俱增的利息、还款违约金,她实在没有办法了,索性躺平不还钱了。

“有志者,事竟成!你再想想办法,我们和银行再沟通沟通。”我鼓励着小王说道。

当天下午,我和小崔分头跟某银行的代理人沟通,讲述小王的还款态度和实际困难。

“法官跑这么远去做工作,非常感谢!银行也担心判决后钱收不回来,我马上汇报!”临近下班时,银行代理人向我表态。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定于2025年9月30日之前付清。

“感谢法院调解,无论如何30日前一定付清!”。签订协议时,小王激动地说道。

小王如期将钱款转给了银行,随即给我发来微信。

我放下手机,推开窗户,初秋的空气格外清新。有时候,司法不仅需要明断是非,更需要给人心留一扇窗。那一次,我们没有贴公告,却打开了一扇理解与信任的窗。


编辑: 秦鑫
文章出处: 业州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