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会征文】书到用时方恨少
——闲话读书

作者: 范正宪    发布时间:2019-04-23  访问次数:530

借陆游的经典名句作为本文的主标题,恰好形象地描述出我此时的窘态:因读书少,学识浅薄而底蕴不足;因惰于读书,知识结构老化而滞后时代;欲写文章,枯坐半晌却不得要领,既有无从落笔的难堪,还有提笔忘字的尴尬。

时下,由州中级法院发起的“坚定理想信念 提升法治素养”主题读书报告会活动,正在全州法院系统如火如荼进行中。我作为基层法院经常与文字打交道的一员,此刻确有一诉心声之愿,奈何自身太过肤浅,“书评”怕成妄言,是绝不敢动笔的,近来书读得太少,“读书笔记”近乎无源之水,也只好作罢。思来想去,那就姑且说说读书本身吧。

我觉得,以功利或目的来划分,读书大致可分为以下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要我读书”,即为读书而读书。“知识改变命运”。相关资料显示,科举制自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历经了1300年,对中国以及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期间,选拔出了十万进士,举人、秀才数以百万计。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建立了全国统一高考制度,1966年因“文革”而取消,在改革开放的前夜—1977年恢复。六十多年来,高考制度经历了创立—反复与废除—恢复与改革的曲折过程。科举也好,高考也罢,其功过利弊、是非曲直任人评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考试制度的设立,为国家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发挥了无与伦比、无可替代的作用,无数人也因此而改变了自身命运。虽然科举和高考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其根本都是应试教育,难免会催生出众多“为读书而读书”之人,亦是因“要我读书”而读书。我认为,这类读书,实为读书的初级阶段而已。

第二重境界是“我要读书”,即为实用而读书。知识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能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整个人类的命运。尤其是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突破性发展,都彰显出知识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们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带着对民族、对国家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潜心读书,专心科研,勇于实践,探索发现,经年累月,持之以恒。这些人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将知识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并不断前进的物质财富,汇聚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他们把“要我读书”提升到“我要读书”的高级阶段,把知识改变个人命运与改变人类命运高度融合,以人类的智慧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第三重境界是“我必读书”,即为修身而读书。这类人读书,已经是一种自觉自愿的习惯,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是一种由衷的本能渴求,对他们而言,读书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生的基本需求,是生活的必修功课,甚至如氧气一般须臾不可或缺。他们读书,不仅是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厚实积累、奉献人类、造福社会,更是为修身养性、锤炼品行、淬炼人格、弘扬传统、传承文明,把读书升华到最高的境界。古往今来,他们以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卓越的才能、伟大的实践,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全人类创造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的人,古已有之,现在有之,将来亦必有之,因为知识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求知是人生的最大乐趣。诚然,要达到最高境界绝非易事,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也绝非常人。

本人才疏学浅,无异坐井观天,斗胆闲话读书,难免片面肤浅;不当之处,还望一笑而过,错误之处,恭请批评指正。我只想说,如果让书香充盈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书本伴随者我们一生的每一个阶段,那是何等美妙啊。

文章出处: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