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屋里:奏响土家“非遗” 宪法“声声”入耳

发布时间:2023-12-03  访问次数:255

“打起锣鼓走向前,

我是宪法宣讲员,

今天不把别的讲,

专门把宪法知识来宣传……”

 WX20231203-110514@2x.png

苗鼓声声、丝弦和鸣,洪亮的宪法宣传歌声萦绕在茅田乡太和街村邱家老屋的上方,丝弦锣鼓表演队列队表演,乡亲们围天井而坐,热闹非凡。这是近日建始法院干警开展“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中的一幕。

DSC_1139.JPG

建始丝弦锣鼓起源于薅草锣鼓和耍锣鼓,是传统锣鼓与戏剧艺术嫁接而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作为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张靓丽名片,丝弦锣鼓体现了各族劳动人民乐达豁观的生活态度、勤劳淳朴的人生秉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宽厚胸怀,与《宪法》强调鼓励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活动,各民族团结以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异曲同工。在此次宪法宣讲活动中,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经过改编,通过非遗形式演奏出来,让广大群众在体验非遗传统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我们希望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听见法律,看见法律。太和街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过丝弦锣鼓传唱法律的方式,让法律与群众同行,走入群众心中。”建始法院茅田人民法庭庭长魏玮说道。

《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与太和街村的“上善太和”、邱家老屋的“善文化”以及建始法院茅田法庭着力打造“和美法庭”的理念不谋而合。

活动当天,“邱家老屋”内外人头攒动,法官宣讲宪法知识、法院干警发放宪法宣传资料,为乡亲们详细讲解国家宪法日的由来、宪法的相关条文以及宪法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让乡亲们了解宪法中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倡导乡亲们成为法律的积极践行者和传播者。此次活动共向群众发放各类法律知识宣传手册1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

DSC_1164.JPG

“从丝弦锣鼓表演和魏法官的宣讲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法律法规知识,以前觉得宪法和我们老百姓没多大关系,现在才觉得宪法一直在保护我们。”太和街村村民李勇用朴素且生动的语言表达对学习宪法、宣传宪法的真情实感。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一直以来,建始法院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把学习贯彻宪法作为重要工作开展,开展送法进(村)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持续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律意识。

文章出处: 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