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文化丨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作者: 谭静静    发布时间:2022-09-01  访问次数:1245

暑期在执行局实习的三十天,短暂而灿烂。这三十天是学习,是感悟,是感恩,是成长。

办公室里,扛住了几百份卷宗的“压迫”,用尽了制作文书的细致,学习着执行系统的各个节点,见证着当事人诉求圆满解决的全过程;楼层之间,习惯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反复无常,记清了各个办公室的精准位置,熟练着归档盖章复印的基本操作,体验着楼梯上下的反复奔走;下乡调查,顶住了山路弯曲、骄阳似火,也欣赏了唯美的天空,吹拂了夏天的风,见过贫困者的家徒四壁,也感受到了乡镇淳朴的民风;执行现场,抵抗住了夏日炎炎,拿起了执法记录仪,心里虽然忐忑,却也安心于法警臂膀构成的安全屏障,更体会着现场解决矛盾的智慧。

于现实体验知不足:一个月前的我,认为接受过武大法科教育,肚子里揣着一点朴素的民诉法知识,便自信地走进了法院实习,殊不知现实与理论的差距不到一天就让我切实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其一,是基础理论的不足。我被分配到执行局时,实在是一头雾水,只记得当初上民事诉讼法的老师给我们提过一些强制执行的基本知识,而对执行具体的法理基础、法理依据和基本程序,我几乎是一无所知,可见我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拘泥于课本和考试,自学得太少也了解得太少。

其二,是知识运用的不足。过去我以为记得住法条就能解决得了案子,可实际并不如此,很多的情况并不像法条列举的那么单一,解决问题也不是机械地应用法条,这需要情、理、法相互结合,才能让矛盾得以解决。

其三,是现实阅历的不足。我也倾听过一些当事人的陈述,在我这里总是人人有理、人人可怜,心中难以定夺。但承办法官却能一眼看出哪些人是装模作样、博取同情,一下听出陈述的言外之意,而后一针见血,戳中事情的要害,我也就只能在一旁惊叹其火眼金睛了。可见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法律人,我的现实阅历还太少,还需要在实践中为自己的判断增加底气。

于切身实践中炼品质。裁判文书的编辑让我知道细致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卷宗的整理让我明白严谨耐心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与承办人的交流让我知晓不卑不亢才是待人接物的正确方式,请求其他单位协助执行让我坚信每一个小团体都不是一座孤岛,与哥哥姐姐们的相处令我领悟真诚才是取得信任的必要前提。

于耳濡目染中寻方向。记得执行局的哥哥姐姐们不止一次问过我:“你觉得我们的工作有意义吗?每天拿着几个借款合同纠纷,经常跑很远还找不到被执行人的踪影。”

其实,在我做出正式回答之前,他们就已经用行动告诉了我这是有意义的,也为我指明了之后漫漫法学路的方向。

因为我亲眼看见过他们作为有智慧的调解者,让矛盾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露出会心的笑意;他们作为有效率的执行者,解决了关乎人民百姓切实利益的大事,金钱的到账是生活的保障,妨碍的排除是权利的维护。

因为我亲眼看见过他们奔走于田间地头,将“司法为民”写在实际行动中。

因为我亲耳听见过他们对当事人“我们又不懂法律和这些程序” 的耐心解释和回答,让知识匮乏的不安感得以缓解。

因为我亲耳听过他们对案情熟悉的陈述,或许他们也曾因此焦头烂额,但从未就此放弃。

把看似琐碎的事情坚持下去,把看似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把看似微小的利益放在心头,这样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句话或许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与应用,同样适用于社会学领域。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如他们一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耐心体验人生百态、用坚毅维护人民利益,做一个合格的法律人。

 于朝夕相处中知感恩。虽然我常开玩笑说自己是“被压榨的实习生”,但实际上我被这群哥哥姐姐照顾得不能再好。刚到法院有些胆怯的时候,他们会主动“破冰”,主动和我交流,让我不再感到局促;因为工作有不满情绪的时候,也会很耐心地听我倾诉,以过来人的身份安慰我;工作小有收获的时候,还会想办法奖励我;外出的时候会时常关注我的身体情况,并不断提醒:你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我想他们的性格和真诚会一直影响着我,向局的严谨负责、姣姐的乐观热情、屈寒姐的率真直爽、周钰的缜密细致、朋朋的执行利剑、杰少的天真洒脱、俊哥的幽默宽容......都值得我铭记,也值得我感恩遇见。

文章出处: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