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始:“三端共治”构建诉源治理立体解纷新格局

作者: 刘丛艳    发布时间:2024-06-21  访问次数:264

如何实现“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湖北建始县法院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指导下,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聚焦前端预防,让矛盾止于“未发”

建始县龙坪乡综治中心主任在诉前研判会上如是说,“我们上个星期在处理李某某与某农业合作社土地承包纠纷中发现,在当地还有很多的农户将他们的责任田租赁给种植企业,双方没有签订租赁合同,该情况极易产生矛盾纠纷。为避免类似矛盾发生,我们综治中心准备本周五对该情况进行进一步排查,会同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共同做好矛盾解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只有扎实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无形,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建始法院发挥派出法庭前沿阵地的优势,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定期对辖区矛盾纠纷多发的村、社区、企业进行走访回访,做实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及时进行诉前研判,通过早介入、早干预,行业整顿,联防联动等方式将矛盾纠纷消弭于无形。今年以来,各法庭共排查出风险隐患纠纷369件,就地化解139件。

聚焦中端调解,让纠纷消于“萌芽”

“感谢法官和工会调解员,原本我们已经做好了持久打官司的心理准备,但没有想到我们几个人的劳务纠纷居然这么快就都解决了,还不收费”,这是被拖欠2年工资的李某等6人的由衷感叹!

建始法院将调解贯穿于矛盾纠纷化解的始终,在调解中实现双赢多赢共赢。依托矛调中心,强化与行政部门、司法部门、村(社区)、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联动,扩大法院+朋友圈,与工会、人社、工商联和金融行业等组建专业调解组织,并从退休政法干警、专职律师中选聘调解员,同时将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乡贤能人等吸纳进来,壮大调解员队伍,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通过人民法庭调解平台进乡村、社区、网格工作,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一张网”,推进形成“村(社区)基础调、调委会专业调、综治研判调”三级联调机制。今年以来,各类调解组织调解案件695件,调解成功402件。

聚焦末端止纷,让案件解于“诉内’

原告陈某、孔某、宋某、杨某与被告施某系相邻的村民,上世纪九十年代,几家人的父辈为通行便利占用被告田地修建道路,此路成为唯一入户通道。后双方因琐事发生矛盾,施某将道路堵住,妨碍原告四户的正常通行。万般无奈,原告将被告告上法庭。受案后,承办法官考虑到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双方的正常生活,且极可能激化矛盾,于是迅速联系镇综治中心和司法所前往纠纷地进行调解。经过5个小时的劝解,施某当场搬走堵路的石头,成功化解纠纷。承办法官从维护邻里关系,建设美好村居生活方面进行现场普法,有效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题,自2019年以来,建始法院对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截止目前,简案团队平均办案时长11.5天,繁案团队平均办案时长45天,跑出了司法为民加速度。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办案原则,通过调解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上诉、申诉、再审、执行等衍生案件,防止一案结而多案生。截止目前,案件调撤率达70%。同时加大释法明理、判后答疑,提高案件服判息诉率,上诉率同比下降1.8%,上诉率全州最低。强化系统思维,“立审执”一体推进,从源头上减少案件数量。今年以来,民事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14.25%,执行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25%。

建始法院持续推进“三端共治”的诉源治理模式,做好前端预防,中端把控,末端治理,让矛盾纠纷向“诉前止步”“诉内解决”的方向积极发展,做实诉源治理这篇大文章。

编辑: 侯丽霞
文章出处: 立案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