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精调:算清了经济账,更找回人情账

作者: 冯超    发布时间:2025-03-14  访问次数:55

企业合作_福利公告通知_手机海报.jpg

3月4日,在建始法院调解室内,原告不仅拿到了当场履行的2000元货款,两被告之间的其他纠纷也一并得到了解决。

“小案”背后见真章:从2000元挖出纠纷“根系”

案件初看只是简单的货款拖欠:李某和刘某合伙经营的餐饮店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供货商张某2000元货款。但承办法官在庭前沟通中敏锐捕捉到异常——被告反复询问“能否把其他账目一并解决”,原告则不经意间提及“他们合伙人之间账目没有搞清楚”。

接着,法官通过调查了解到,除了欠张某的货款,该餐饮店还有13笔涉及食材、酒水、装修款等多个供应商的欠款未付,其中还有厨师、服务人员的工资,账本上红蓝笔记密密麻麻,如同纠缠的“荆棘丛”。

“如果只盯着2000元下判决,后续必然引发‘诉讼连环爆’。”

调解需要溯源,法官当场核对该餐饮店的账目往来、每月菜钱是多少、租金是多少、水电费是多少、工人工资是多少、营业额是多少、当月盈亏有多少。在调解现场,法官化身“金融顾问”,带着计算器逐笔核对账款。

微信图片_20250313160938 (1).jpg


 “全链条解纷”:在破局中重塑信任

“法官,那年我邀请李某和我合伙开餐馆,李某说想加入但没有本钱,我说没事本钱我先垫,只要我们能把餐馆开起来。怎么都想不到会走到今天这地步!”刘某突然开口道出心结。

“是!钱是你给的,可是后来店里流水吃紧,我连工资都没有!”李某的情绪也激动起来。

眼看双方开始吐露真心,承办法官立即做起双方的思想工作,重温二人合伙做生意时的意气风发和互相支持的宝贵情谊,阐明眼下清算债务和财产对双方的利好。

调解过程中,法官以“如我在诉”视角体察合伙人李某和刘某因隔阂无法开展清算的困境,充分理解张某等人被拖欠货款和工资的焦虑。

最后,法官从平衡双方利益的角度提出“债务负担+财产处分”清算方案,餐饮店的债务由李某负担,财产亦由李某所有。以“源头治理”理念指导合伙人签署《退伙清算确认书》,明晰债务和财产,确认权利与义务。

“法官不仅帮我们算清了经济账,更找回了丢失的‘人情账’。”李某感慨道。

这场标的额仅2000元的买卖合同纠纷,在法官的“穿透式调解”下,不仅化解了货款争议,更抽丝剥茧般解决了潜藏的合伙人清算纠纷、13笔历史账款,成功阻断十余起潜在诉讼。

 “小案件连着大民生”。建始法院今年以来通过“穿透式调解”,累计化解潜在衍生纠纷103件,先行调解成功率提升至66.6%,真正实现了“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这种将末端裁判与前端治理相结合的实践,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司法领域的创新演绎。

编辑: 秦鑫
文章出处: 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