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岁月光
腊八,坐山野小墅随笔。
扶贫途中,跟同行前辈偶然聊起刚进院的岁月,往昔历历在目,又站在一年年头,难免回首,回味一遍指间溜走的时光!过去一年,一句话而言,稀里糊涂,不细想竟没有什么印象。再想想,能聊起的几件而已。
一是读书眷恋。
年初某一天逛超市,路过图书区,随手挑起一本,发现已好久没有读过书了,不免多看了几眼,离开时不舍,一狠心买了两本,闲暇时偶尔看看,后来慢慢看的少了,却爱上了另外一件事:买书!以后每月,都会买两三本,范围从经典文学、历史科技,再到金融管理,想看的都会想办法买回来,虽然看的很少,但摸着纸质的书很养心,这也是我不爱看电子书的原因。过去一年负了它们,新的一年,力争把去年的书看完,不求甚解,但求心宽。
二是碎片知识。
作为一个非典型IT男,我却非常抗拒电子版、信息块、快消息,但过去一年,身边人都“信息化”了,我的老人机也鸟枪换炮,走上智能化道路,我开始尝试用微信,用手机看新闻、微博,开始接受公众号的碎片知识。但流量时代的知识,被动性太强,选择面太窄,只能是碎片,看过就看过了,再聊起来,最多留下几个段子而已,时间却大把的流逝。
三是回家小感。
回家时,偶尔跟乡亲聊聊天,发现村里离乡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家对很多人来说,开始变远、变淡。但我却越来越恋家。五月受老爸恩赐,买了辆车代步,回家更方便了。每次回家,陪外公聊聊新闻、一起去门口景区转转、尝尝外婆拿手菜,都是满满的幸福。可每次听外婆说不远的老朋友离开了、看着外公逐渐加深的皱纹、离开时老人家的不舍,心里不免一阵酸楚,想回头多看一眼、道一句离别,却不敢,只能强忍着抬头看几眼天空。年近而立,看惯了无尽岁月和人生无常,只求不愧本心!
四是扶贫掠影。
关于扶贫,有多次想写,却总是有事搁置或半途而废。扶贫路上,有喜悦、有担忧、也有温暖。第一次进村入户,早上八点出发,经过三个半小时才到,一路上我都在想象村子的样子,到了却跟想象相去甚远:道路硬化到户、水电网到家,初见是喜。第二次扶贫摸底,去的另外一个村,第一家只有两间木房,唯一的电器是个二十寸的电视,一对老人年过古稀,户主已四十好几却依然单身,身体也不好,统计收入时几无可填。后来的入户,情况也不好,再见是忧。再后来,入户多了,有了更多机会去接触老乡,可以一起蹲在田坎上、坐在火坑旁聊聊家长里短,他们的热情好客、通情达理满满的是暖。虽然能为他们做的不多,但能常来也是一分付出一份情意。
写到这里,回想已不多。一年走走停停,付一滴,收一粟,稀里糊涂间时光已飞逝。
今年,希望还能保持梦想,不忘初心。
夜已深了,搁笔入梦。
2017年1月5日初稿于店子坪。